在华东某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工作人员登记了一名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男,19岁,第一次检测…… -T 5$l 对华东某985高校学生刘明(化名)来说,这一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岭: 9tt0_*UX 藏在他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发现了。 NyTGvBf 这种可怕的病毒什么时候进入了刘明的体内? '~Z#h P 他很轻易就想了起来,那是大一下学期末。期末考试前的压力,让他和几个好友在周末去通宵网吧放松了一下,凌晨又到KTV,3罐啤酒下肚,迷离灯光下,他和一位刚认识的同性纠缠在了一起...而那天距离他结束高考,整整一年。 5V($|3PI 高考时,刘明曾是父母乃至学校的骄傲。他是高中母校当年考进985大学10名考生中的一个,成绩623分。学校光荣榜里,他的照片依然在激励着学弟学妹,但现在的他却不得不作为AIDS(艾滋病)患者休学治疗。 Mb2rHUr 刘明的事,并不是个例。最近,网上流出一份数据表格: =q4QBAW [HV9KAoA ~:|qdv%\ <r1N6(n 上面表格中的数字含义,说出来后很扎心。这是西北地区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该省累计感染HIV(艾滋病毒)人数前15所高校名单。 L+b"d3!G&% 出现在名单中的大学,既有985名校,也有民办高校。每所大学的数字并不多,在现在动辄学生三四万人的大学里,比例不过千分之几。 EXrOP]Kl ] SErM#$* “感染基数虽小,但增长速度特别显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y9>? 2011年起,青年学生艾滋病新发感染数以每年约30%的幅度增长,2014年的增幅更是接近60%! yVP 1=pz_[ 再看一组细思极恐的数据—— ,fQs+*j 前段时间,上海部分高校新增的“艾滋病检测包”自动售卖机,在上架当天就引起了学生们的疯狂抢购! U_/<tWl\[3 其中,上海*济大学“表现抢眼”,不出6小时,全部卖光。 CK{.Ic^ `B4Px|3 2Q/#.lNL G|"`kAa 而检测结果也非常不乐观,多名学生被检测出HIV呈阳性。染病比例之高,让人不禁反思,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3L=\j[
y Ijs"KAW
? G3.MS7J FQ72VY &7gE=E(M - A\J:2a| u\]aUP
e “象牙塔”,“艾滋病”,这两个本应毫无瓜葛的词汇,如今竟被一串串急剧攀升的数字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XZ[L?
> 这里可是大学啊!印象中纯洁的校园,如今到底是怎么了? o (OC3 人民网之前曾发布一个新闻,《南昌高校学生艾滋病例135例》。 YnCWmlC 7T)J{:+0!| S&rfMRP =h"*1` MvO!p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高校艾滋病情上涨的同时,一些中部省份高校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L,QAE)S'a 比如湖南大学生艾滋病患者8年竟上升37倍。(注:湖南省2007年报告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例,2015年累计报告536例。其中2014年138例,2015年154例) Q%AD6G(7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lYz$~/sd aJ"Tt>Y[.~ 这些还只是有记录的数据。没被发现的、未登记的,还有更多,可谓是触目惊心。如此发展下去,后果可谓不可想象! BU|bo") `T;M=S^y*E ?D^l&`S <XfCQq/ 性教育在中国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不论家庭,还是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于性话题及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Y2d!9F}Sa 2015年,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等34个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级进行摸底调查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为,近七成大学生接受未婚同居行为。 :e&P's= wF`9}9q abvA*| KLc<c1BZ ~TGk`cAM> 大学生的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却令人堪忧。性知识的缺乏,加上突然到来的自由,让不安全的性行为在高校校园里如脱缰的野马。 6
s+ Z 高校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处在青春期迈向成人社会的十字路口。 ) $wX~k 他们刚刚告别残酷的高考,高中期间严格的管理、无尽的考试和家长老师的约束突然没有了,在相对包容的“象牙塔”里,一些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 g!k'tizYD 54A ndyeA 他们对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7:~"kk “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是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疫情的一大特点。” ^<@9ph 原国家卫计委表示,从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学生中新报艾滋病感染数从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58.5%飙升至81.6%。 (aO+7ykRuJ 对高校来说,由于大量同性异性同龄人聚集,在看似平淡的人际交往的掩映下,高校的“同志”们各有自己隐秘的社交网络。 b~Qd9Nf 西安南郊某高校22岁男研究生小东(化名)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感染艾滋病。 vk:m>?( “一直不敢也不想检查,总觉得距离我很遥远。”外表斯文的小东说,他在读研前就比较喜欢男性,“男友”都是经网络认识的,通过QQ聊天,等聊得投缘后就约会。 -9 AI@^q “有四五个,长的交往几个月,短的就一次”,大家在一起不问名字,也不用安全套。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被哪位“男友”感染的,是否还有人因为自己而感染。 bB^SD] }C 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离艾滋病很远,不会被感染。 ={a8=E!; 广州高校大学生防艾公益组织介绍,大学生“男男”之间没有避孕需要,大多不会采用防护措施,导致“男男”成为大学生艾滋感染最高危的群体。 FL5tIfV+ TV>UD
q 调查由某情感App进行,对象为该App 3000万的用户(其中包括36%以上大学生用户)、20000份网络调查以及高校大学生的电话采访。 );$L#XpB 8#Q=CTjF GUe&WW:Sqk ya9V+/i7T_ 微博上曾有个视频传疯了。一男子和一名女生发生关系后,告诉该女生,自己是艾滋病毒感染者。 h4x RRyK V0]6F y`~[R7E |<@X* #X5 得知真相的女子全然崩溃,蹲在墙角绝望的呐喊听得让人揪心。 vM}oxhQ$n 当女孩得知他有艾滋病时,第一反应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可谁知渣男却云淡风轻的说:“我骗你干嘛?我真的有艾滋。” *lN>RWbM% 这语气,似乎并不是传播了艾滋病毒,而是告诉她,你被传染了感冒,多喝两口热水就会好了一样。 ~6nq$( # 而男孩呢?还在边上拍下现场的“战果”视频,云淡风轻地说出丧尽天良的话。 !J}Bv 这里绝没有歧视艾滋病患者的意思。但确有极个别艾滋病患者有非常邪恶的想法:你不让我活,那大家一块死。于是,他们疯狂出没在社交场所,主动“约”陌生人,目的只有一个:拉你垫背! S*o%#ZJN V9 pKbX v:YW[THre pvJsSX 你以为你遇到了真爱,谁料想他手里拿着“镰刀”,你想要的只是一场爱情,而他想要的却是你的命。 T[iwP~l 然而,这样的事件实在太多。每到特殊节日,大学旁的小旅馆也必定爆满。 Um
k9 BO b#9r ~CQYF,[Th c%uX+\-$ 于是,在高校周边、工厂周边小旅馆糟糕的卫生条件下,艾滋病的温床迅速滋生。 aF:_ 1.LC 甚至在一些大学附近,许多医院推出了“学生人流半价”,这说明不做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在学生中也越来越频繁! =$B:i>z< H\f.a R= -Kj^ l3w [Ng#/QXk{ 可是,静下来仔细想想:在这个“约吗”盛行的年代,有多少人还诚诚恳恳,渴望着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 Ksq{=q-T 性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多一个性伴侣,就多一份危险;多一次危险性行为,就多一分感染艾滋的概率。 gE/O29Y
同时,三甲还要提醒大家,还有许许多多感染了HIV的人,根本不知道艾滋是可以阻断的,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艾滋阻断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任凭身体发展成了艾滋病。 S-"OfWg< )w8h2=l :bLLN 在仔细跟大家科普这个药之前,想跟大家先同步一下这个认知,就是HIV≠AIDS,染上艾滋病毒≠染上艾滋病,感染HIV不意味着就像感染了SARS一样,没得治了。 ]-$0?/`p8 <Gy)|qpK[ -*sDa6L HIV需要在体内发展一段时间才会变成艾滋,所以在这之前,HIV感染者完全是可以进行自救的。怎么理解呢?我们先用一段简单的漫画了解一下HIV侵入人体的过程: c}II"P -Fodqq@, 3|Q:tt'|#
三甲对所有人的忠告 !\a'GO[
Rld1pX2v i;1aobG Y5~_y?BX 一定要坚持洁身自爱! r^?Q o
一定要记得使用安全套! Q0f7gY1-% 如果与疑似艾滋病人发生了关系,72小时内找当地疾控中心或大型医院服用“阻断药”,可以有很大几率防止感染艾滋病。 '3f"#fF6 最后给大家一个最重要的提醒: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读大学还是高中,切勿让你的冲动,毁了你的后半生!(三甲传真综合南方周末、湖北疾控健康教育、酷玩实验室)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e 8:/@ 来源:三甲传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