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时光总是短暂的,春节假期就这样“咻”地一下过去了,大家又都陆续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而与此同时,骗子休完年假后也陆续“开工”了!他们伺机而动,通过电话和网络大量发布虚假信息,诱骗受害人上钩。小编整理了几类节后易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大家要警惕了! 1v,4[;{ ^#gGA_H
以招聘之名诈骗钱财 [attachment=514756] }Y<(1w 春节假期之后,诈骗分子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在招聘的时候巧立名目,要求缴纳各类费用实施诈骗。包括入职保证金、押金、体检费、服装费、介绍费、面试费等,钱到手后溜之大吉。表面上看是招聘,实际上是以招聘之名诈骗钱财。 b/
~&M+) 此外,要警惕诈骗分子利用招工之名,诱骗求职者到境外从事电信网络诈骗,警方对此将重拳打击! PT>,:zY -FE5sW
假冒老师以收学杂费为由进行诈骗 [attachment=514757] ?uh7m2l0D Sy8o/- Ur5X~a\y 寒假也接近尾声,又到了缴纳各类学杂费的时间。诈骗分子也抓住这个时机,通过QQ和微信冒充老师,添加各位家长们,或者混入班级QQ群,以交纳资料费、培训费、疫苗注射费等为由,提供账号给家长们进行转账汇款,进而诈骗钱财。 q]'VVlP) {N7,=(-2=
游戏类诈骗 [attachment=514758] S}fIZ1 大人们的假期结束了,学生们的假期还在继续。家长们上班后,在这真空期,不少同学手里拿着春节得到的零花钱,买买买、充充充,要做游戏世界里的王者。殊不知不少骗子正伺机作案,以升级代练、低价售装备、买卖账号等手段,诱骗同学们上钩,诈骗钱财。 0=-h9W{zI ,uDB]
虚假链接、APP诈骗 [attachment=514759] .F%RW8=Q @R`OAdy
(lt/ t 近期,虚假链接、APP类诈骗多发,为什么这么多人上当受骗呢?无非是诈骗分子利用了科技的外衣,将虚假诈骗信息包装得更加隐蔽,让受害人不容易察觉。目前,投资理财类诈骗、虚假赌博平台诈骗、贷款类诈骗、兼职刷单类诈骗都大量使用虚假链接和APP。你看见平台上显示的金额都只是一组数据,骗子可随意更改,你想提现离场,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sowkxw.^Q 警方提醒:不要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不要安装陌生人发来的APP,软件安装请在正规的应用商城下载。 ]lm9D@HMC %T1(3T{Li @bD,^3 U ?i9LqHL ){8^l0b
1.不轻信、不转账 2.细甄别、多核实 3.清记录、防泄密 4.勤交流、勤学习 sQTW?KA-Te @GjWeOj] &z%7N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