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Gz\=\LR
石刻文字 [attachment=483195] #Kl}= 1
4 石刻文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大宗宝贵遗产。在中国的古代石刻文字中,碑志占了绝大多数。人们常常统称为“碑刻”。这种碑刻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从中原腹地到遥远的边疆,几乎没有哪一个省、区没有的。 [attachment=483194] bb1f/C% 古代的碑刻,绝大多数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按照他们的需要而写刻的。它的内容,我们自然需要批判地对待。但是,它也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古代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历史资料。更普遍为人重视的,是由这些碑刻保留下来的极其丰富的古代书法艺术。[attachment=483193] /?P!.!W& JD*8@N |z*>ixK 中国自商周至现代,各种书法一直在发展、变化、革新、进步。从形式方面,有篆、隶、草、真、行种种字体。在艺术风格方面,各个不同时代乃至各个不同的书家又各有其特点,这便构成了书法艺术史上繁荣灿烂的局面。可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这些书法的真迹存留到今天的已经极少,有些只有从一些碑刻中才能见到它们的面目。所以,碑刻不但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又是一座灿烂夺目的艺术宝库。 ~j"3}wXc5
[attachment=483192] [attachment=483191] 特别值得提出:在看碑刻的书法时,常常容易先看它是什么时代、什么字体和哪一书家所写,却忽略了刻石的工匠。其实,无论什么书家所写的碑志,即经刊刻,立刻渗进了刻者所起的那一部分作用(拓本,又有拓者的一部分作用)。这些石刻匠师,虽然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却是我们永远不能遗忘的。[attachment=483190] >Nh`rkR2[ 古代碑刻的写和刻的过程是:先用朱笔写在石面上(因为石面颜色灰暗,用朱笔比较明显),称为“书丹”;然后刻工就在字迹上刊刻。最低的要求是把字迹刻出,使它不致磨灭;再高的要求便要使字迹更加美观。[attachment=483189] (hN?:q?'
[attachment=483188] WqQU@sA
[attachment=483186] 0 sh~I
[attachment=483185] 7 >bMzdH
/NU103F yt 书法有高低,刻法有精粗,在古代碑刻中便出现种种不同的风格面貌。这种通过刊刻的书法,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注意石面上刻出效果,例如方棱笔划,如用毛笔工具,不经措画,一下绝对写不出来。但经过刀刻,可以得到方整厚重的效果。这可以《龙门造像》为代表。一种是尽力保存毛笔所写点划的原样,企图摹描精确,作到“一丝不苟”,例如《升仙太子碑额》等。[attachment=483187] iD714+N( 但无论哪一类型的刻法,其总的效果,必然都已和书丹的效果有距离、有差别。这种经过刊刻的书法艺术,本身已成为书法艺术中的另一品种。它在书法史上,数量是巨大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o;`hPe
[attachment=483184] V&iS~V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