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aIun_Q sU) TXL'_! 广西壮族自治区:明朝初年建广西省,1958年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简称桂。广西共设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34个市辖区;基层设748个镇,515个乡,61个民族乡。 .]W;2G 可你知道所在城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吗?快找找你的家乡~ !dU9sB2 *4<4 EMVk:Vt] 1R0ffP] ?QCmSK=L [attachment=482292] B.89_!/:p NFk}3w: 1、南宁 +h0PR? 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318年)。距今已有1690多年的历史。唐朝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 "z
rA`` 南宁由此得名。 >5)<Uv$ uh]"(h(> 0HGl f
[attachment=482290] 6g5PM4\ Q~Ay8L+ Y/.AUN
Z 2、防城港 y[:
~CL 先秦时期,这一带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归秦置之象;汉为合浦郡地,三国至晋仍属于合浦郡地(三国期间为吴国辖地);南朝宋、齐时为宋寿县地,属交州管辖,梁、陈时为这宋京郡安京县地,属安州管辖;隋、唐时为钦州辖地。宋时仍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 yXJ]U
\ % V]79vC 元、明、清时隶属钦州或廉州;至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划出钦州西部设置防城县,隶属广东省。防城县1951年至1955年6月划属广西,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复归广东,其间,1957年将防城县划分为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防城县;1958年5月, 经国务院批准,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东兴各族自治县,1958年12月,防城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合并后,称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城设在东兴镇。 v8ba~ $4Z+F#mx 防城港市港口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先建港,后建市。防城港始建于1968年3月,1984年5月由国家批准把防城港与北海市作为一个整体,列为中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设立地级防城港区,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防城港市。 Vy-28icZ` BjJ,"sT
[attachment=482291] x(L(l=^"
R/^@cA r55qmPhg 3、柳州 &4,WG ]dvPx^`d{ "j{i,&Y$_ y }\r#"Z` 唐武德四年(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并沿用至今。李吉甫(与柳宗元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官居宰相)所编撰的《元和郡县志》记录:“贞观八年,改南昆州为柳州,以柳江为名”;“潭水东去县(按指马平县,即今柳州市)二百步”。当时的柳江,指的是从现在的柳州市起向东去的一段河流,柳州的得名,从此而来。 =43I1&_
xK(IS:HJ* 柳江又因何得名:汉代柳江称溜水。“溜”是水急的意思。溜水雅称为柳水,这就是柳江得名的原因。 sX+`wc ze`1fO|% !Eq#[Gs [attachment=482289] ^_v[QV WfTD7?\dw q[7CPE0n 4、东兴 b2N6L2~V 1958年5月1日,十万山僮(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为东兴各族自治县,县治东兴镇;同年12月1日,撤消防城县,其行政区域并入东兴各族自治县。同年,中国把东兴列为一类口岸。 yn SBVb!) \+-zRR0 I*EJHBsQ5 1959年3月20日,撤消合浦专区,东兴各族自治县改隶湛江专区。 0,HqE='w "\e:h|
.G 7ftR4 1965年6月26日,东兴各族自治县随钦州专区改属广西壮族自治区。 4-mVB wq Pm4e8b EXuLSzQwv 1971年,钦州专区改为钦州地区,东兴各族自治县随着改属。 "`pNH' otO
j^xU aF!E x 1978年12月15日,东兴各族自治县县治迁往防城镇,改名防城各族自治县。 tAF]2VV(e 'It?wB W m#tpbFAsc 1992年,中国国务院批准东兴开发开放,设立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东兴经济开发区。 9A~>`.y qu_)`wB .%q$d d>> 1993年7月17日,东兴经济开发区成立,按处级建制管理,属防城港市辖。 geksjVwPH ]kx-,M( 1996年4月29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同意设立东兴市(县级),防城港市代管。以防城港市防城区的东兴、江平、马路3个镇的行政区域为东兴市的行政区域。 93j{.0]X R {HV]o|qk B$rTwR"(- RctU' T [attachment=482288] }91*4@B7 PgMbMH
O|QUNr9 5、崇左 3y99O
$EAc MDJc[am 1949年12月19日,崇善县城解放;1950年1月14日,左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左江地区属龙州专区。1951年4月,崇善县与左县合并为崇左县,1952年8月11日政务院批准,“崇左”因此得名。 \[yr=X &VDl/qnaL |^R*4;Phe [attachment=482287] )zU: \K;op2 [F+(^- ( 6、凭祥 4'' ,6KJ@ 秦属象郡地。汉初属南越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后,属郁林郡雍鸡县地。三国属吴郁林郡临尘县地。晋属晋兴郡地。隋改属郁林郡宣化县地。唐属岭南西道邕州都督府。 r'/\HWNP 宋皇祐五年(1053年)置凭祥峒,从此才有凭祥之名,属邕州都督府左江道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为凭祥镇,属太平府。 e}c&LDgU nX|Q~x] dL-i)F
[attachment=482286] NmJ`?-Z aX;A==> ~.J,A\F 7、来宾 I,b9t\(6 来宾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素有“桂中”之称。贞观十二年(638年)撤西宁并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长风、武化2县改属象州,次年州治迁至武化。 U&X2cR &a 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乾封二年(667) ,乐沙县改为怀义县,并于兴宾地置严州,统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郡辖4县。天宝元年(742年)芝州改称忻城郡,属桂州都督府。天宝二年(743),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隶严州。 av-#)E 来宾,天下来宾,来者上宾之意。 Ga v"C{G @}Zd (o ;j{7!GeKa [attachment=482285] |( G2K'Ab H+ lX-, qj&bo 8、合山 .}q]`<]ze 秦属桂林郡地,汉为领方县地,三国属临浦县地,两晋至隋,复属领方县城地,唐属羁糜思刚州辖地,宋至民国属迁江县。解放后,迁江县并入来宾县。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从来宾县划出设立合山市。 C5|db{=\.* fAGctRGH +Mk#9r 合山市是由于合山矿务局而建立起来的,“合山”这两个字的起源和矿务局的第一口矿井有着密切渊源。1905年,当合山发现煤矿以后,矿工在今日合山城北合岭山上打下了第一口矿井“合岭山矿”,并用了合岭山的简称“合山”来命名这座煤矿,合山一名由此得来,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口矿井在东矿附近。以前一般叫老合山。 OF[?Z v5_7r%Hiw l<(cd, [attachment=482283] l
_+6=u u:@U
$:sZ 4S|=/f 9、桂林 i31<].|kA* 秦始皇(前214年)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当时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而秦桂林郡的地名命名,则与该地盛产桂树有关。据《旧唐书·地理志》载:“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这里所说的“桂”,是壮语gveiq的谐音,指的是“肉桂”。 ^T:gb]i'Qa 由于肉桂的药用价值大,因而成为著名的地方土特产,其地因肉桂多且成林,故称桂林。至隋开皇九年(589年)撤销桂林郡后,“桂林”这个地名才暂时停止了使用。直到明洪武初年改静江路为府时,“桂林”这个地名才在临桂(今桂林市)恢复使用,称为“桂林府”。1913年废府设桂林县,1940年由临桂县析置桂林市,“桂林”这个地名才一直沿用至今。 e+. \pe\ gxwo4., DECB*9O^ [attachment=482284] ad9CsvW q/NY72tj0 (9 sIA*,} 10、梧州 ciudRK63M 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苍梧王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广信县、苍梧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移治广信县城(今梧州市区),辖岭南等9郡,梧州成为岭南首府。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广信县改称苍梧县。 <:&de8bT 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梧州,辖3县。从此,梧州为历代的州、路、府、道、县治。梧州一直沿袭苍梧这个词,梧州先民,古称“仓吾”族。春秋战国时期,在梧州聚居的原始氏族部落称“仓吾”仓吾一名,含义为“青色的人。”《逸周书注》就说:“仓吾,蛮也,翠其色青。”“仓吾”族是“百越”的分支。自苍梧郡建立之后,仓吾族的名称便逐渐消失。 4:7m K/Z Rf)ke(" gY(1,+0- [attachment=482282] *^]~RhjB R_^/,^1 )tS-.P rA- 11、岑溪 v?%LQKO kbYeV_OwM 唐武德五年(622年), 以永业县地置南义州,分置安义(在今市东部)、龙城(在今市中部)、义城(在今市西部)三县,州治设在龙城县。唐至德二年(757年),安义县改为永业县,龙城县改为岑溪县,是为岑溪县名之始。宋开宝六年(973年),原南义州三县先后并归岑溪县。此后历代除隶属变迁外,岑溪县名及建置基本不变。 3GF2eS$$P [attachment=482280] rEdY>\' /`[!_4i MoD?2J 12、百色 U3E&n1AA “百色”由“博涩寨”演变而来,系壮语,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一说系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又说,因这里聚居着壮,瑶,苗,彝,仡佬等多种民族,百色百种,故名。 Z<U>A
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载:“百,口也;色,塞也,地在山脉塞口之内也。”这是百色地名由来的另外一个说法。 F30
]
>O#grDXb Ha%F"V* [attachment=482281] d H?
ScXM= MPIlSMe r3qf[?3`6 13、贺州 %y&]'A 贺州是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即广信之管辖范围,并与梧州,广东封开被现代专家学者公认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在今贺州市北部及昭平县置临贺县,县治今广西贺州市贺街镇。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贺州地区,设立地级贺州市。属苍梧郡。 *FK`&(B+} 贺州原来盛产锡金,而在古代人们把锡金叫做贺,由此得来贺州之名。 1svi8wh 87V1#U ^ ib$nc2BPb [attachment=482279] 7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