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于司法实践中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人民法院报》2019年06月13日 第05版刊登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朱和庆、周 川、李梦龙的《<关于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一文。 YF:NRY[i [attachment=476275] X&p-Ge1>z 以下是从文中总结的“不能认定黑恶势力的十种情形”: fi?[ e?|c@ o9~qJnB/O $C[YqZO 1、这些不属于“为非作恶” OOk53~2id 首先,“为非作恶”指行为性质具有不法性,同时也要求行为的动机、目的、起因带有不法性。 ^k)f oD 因婚恋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动纠纷、合法债务纠纷而引发以及其他确属事出有因的违法犯罪活动,就不宜归入“为非作恶”之列。 G3U+BC23E 其次,“欺压百姓”,要求“为非作恶”的方式、手段带有欺凌、强制、压迫的性质,也就是要利用物理强制或心理强制手段侵害群众权益。因此,暴力、威胁应是恶势力较常采用的违法犯罪活动手段。 yTDoS|B+) ]a:kP, |f>y"T+1 2、“恶势力案件、团伙”不能只看人数、罪名、行为次数 fptW#_V2 恶势力因为意图“形成非法影响、谋求强势地位”,其违法犯罪活动带来的危害往往具有复合性,在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同时,还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或者社会管理秩序。 M1ayAXO 因此,在恶势力案件的判定中,“黄、赌、毒、盗、抢、骗”等虽然属于违法犯罪活动,但如果其只是单纯为了牟取不法经济利益而实施。同时没有为非作恶、欺压百姓的特征,那些这些案件就不属于恶势力案件。 vfy-;R( 同时,在对恶势力的判定中,以下错误倾向需要杜绝:只看“人数”“行为次数”和“罪名”。 +Nza@B d 3、1人不算恶势力 )>[(HxvfJU 关于恶势力的成员人数,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指导意见》规定恶势力是“一般”而非“应当”为3人以上,因此,对于2人共同实施,甚至1人单独实施多次违法犯罪活动,造成较为恶劣社会影响的,也完全可以认定为“2人恶势力”甚至“1人恶势力”。 2j"%}& 《人民法院报》指出这种观点并不准确。 Pc(2'r@# 在绝大多数案件中,只有3人以上的团体才可称作“恶势力”。其他特殊的案件,例如特征明显、危害后果特别严重,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认定为“2人恶势力”。至于“1人恶势力”,则明显不符合违法犯罪组织的基本构成条件,应当坚决排除在外。 vuAAaKz -8pHjry'q 9J|YP}% 4、这些人一般不属于恶势力成员 p}Gk|Kjlq, 对于那些主观上并无加入恶势力意愿,即在主观认识上“不知道与他人经常纠集在一起是为了共同实施违法犯罪”,仅因临时雇佣或被雇佣、利用或被利用以及受蒙蔽参与少量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员,一般不应认定为恶势力成员。 N%?o-IY 其中参与违法犯罪活动的“临时”“少量”,如果说存在长时间或者多次参与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视为行为人已具有加入恶势力的意愿,避免违法犯罪分子利用规定逃避打击。 \2+xMv)8 t]@Zd* g{D&|qWj 5、认定恶势力,“多次实时违法犯罪活动”有时间要求 R]V`t^1 认定恶势力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常纠集在一起,并且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LMme}FFeb “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应有适当的时间跨度,不能相隔过久,也不能过于集中。 uY;/3?k& u!@P,,NY NK4ven7/ 6、判定恶势力,实时违法犯罪活动的成员数量有要求 )Z;Y,g 恶势力作为一类违法犯罪组织,其成员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每次参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员都变化不定,那么也很难认定其已形成“组织”。 \JyWKET::_ “包括纠集者在内,至少应有2名相同的成员多次参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不能不区分情况,简单地将若干不同人员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叠加,打包后作为恶势力刑事案件来处理。 J]~fv9~P T@RzY2tz [p7le8= 7、不能简单地以罪名来认定恶势力 Hou{tUm{xC 办案时还要根据案件的动机、起因、对象、危害后果等综合判断。 *508PY 如:开设赌场、组织卖淫、强迫卖淫、贩卖毒品、运输毒品、制造毒品、抢劫、抢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以及聚众“打砸抢”等,是恶势力案件中伴随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O]PfQ 但这些案件中有的缺少公开性,有的没有具体被害人,有的危害后果仅限于侵害财产权,故在通常情况下,仅有这些违法犯罪活动还不足以体现恶势力“为非作恶,欺压百姓”的特征。因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仅仅是共同实施了以上一种或数种违法犯罪活动,一般不应认定为恶势力。 ,\qo _ssHRbE NFa
; 但如果此类案件明显地反映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非作恶,欺压百姓”的特征,如果同时符合其他认定条件,也可认定为恶势力。 +2?0]6EQ =}q4ked/ L,D!T&B 8、这类反复实施的违法行为,只能记为一次犯罪活动 w{r->Phe “对于反复实施强迫交易、非法拘禁、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单一性质的违法行为,单次情节、数额尚不构成犯罪,但按照刑法或者有关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累加后应作为犯罪处理的,已用于累加的违法行为,在认定是否属于“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时,只能计为一次犯罪活动。 96PVn 9、涉及到这些人应慎重 3]
@<. 由于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心智、身体等有特殊情况。在实际认定恶势力、恶势力犯罪集团时需要慎重。 n>eIQaV 其前提是全部成员或者首要分子、纠集者以及其他重要成员均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 vj_oMmjKw 10、非公开的违法犯罪不属于“恶势力案件” J-QQ!qa0 恶势力的行为方式具有公开性。恶势力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带有“形成非法影响、谋求强势地位”的意图,而且客观上要求“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arj 因此,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必然具有一定的公开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横行乡里,肆无忌惮”。 .xk<7^Z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