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二 |
2019-01-19 11:37 |
重磅好消息! ^RO<r}Bu
广西7地入围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公示名单! 靖西市新靖镇成百色唯一入选乡镇! D'vaK89\ 1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公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的公告》,广西7个地方榜上有名!靖西市新靖镇成百色唯一入选乡镇! @HPr;m!
[attachment=463679] (网站截图) ;S
\s&. u mt$rjk= 广西上榜的地方分别是: WMC\J(@. ,SidY\FzH m#8(l{3| cc3B}^@p= 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 三声部民歌 Hi$R"O
( #/o~h|g 柳州市鱼峰区 鱼峰歌圩 uAqiL>y 桂林市永福县 彩调 }79O[& 梧州市岑溪市 牛娘戏 2Z%n
"z68 玉林市博白县 桂南采茶戏 -gm5Eqi 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镇 绣球 qdn_ZE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 黄泥鼓舞 }X?#"JFX? {kw%7}!
[attachment=463669] 快来打call! ~\<$H' 评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何好处? ^C1LQZ
根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和管理办法》,被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将获得证书和标牌。 g e(,>xB G%FZTA6a !#:5^":;
[attachment=463670] `g3AM%3 (WJ)! 被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应组织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展示和传播推广活动,依托本地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开展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演出活动,培育民间文化艺人和民间文化艺术特色团队,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普及活动,提高民间文化艺术品牌项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当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 DH%PkGn w;yzgj:n&f }8"
|q3k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应注重其整体性和传承性,在提供传承场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保存实物资料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予以扶持。 a6j& po 下面就来了解下广西上榜的地方~ b>VV/j4!/ ]J'TebP=L5 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三声部民歌 i@.Tv.NZ jLM([t 马山县古零镇安善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发源地,三声部民歌在壮语中叫“欢哈”,“欢哈节”即为三声部民歌歌圩。它的旋律优美,声部间相互协调,音色柔和,风格统一。其结构完整一个旋律,一声部和二声部具有独立音调,三声部起到陪衬和声作用。 B}[f]8jrM sv?Fx;d l cHf\~ m$=}nI(H [attachment=463671] YLi6GY 马山当地歌唱家演唱三声部民歌。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王杰清 摄(资料图) ;Mo_B9 p]EugLEmG tT>LOI_z 2004年5月,自治区文化厅将马山县(三声部民歌)列为广西民间艺术保护工程第一批试点项目。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还多次进京演出,曾到十几个国家演唱,受到广大观众欢迎,名闻中外。 Q"C*j'n 柳州市鱼峰区鱼峰歌圩 ?tL' X
2013年12月,柳州市启动“鱼峰歌圩”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并以此为契机,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歌圩创建工作。其中,利用“三月三”壮族人民的传统节,在歌仙广场举办了几届广西·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搭建“网络歌圩”,创新性地引发了新一轮的山歌热。 YI
?P@y !u@P\8M} |Z94@uB
[attachment=463672] 歌手在鱼峰歌圩上歌唱。广西日报记者 谌贻照/摄 (资料图) Rx&O}>"E>l "gJ.mhHX hNsi
8/ 鱼峰区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通过文化惠民,带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让“鱼峰歌圩”文化活动经常化。2016年,柳州“鱼峰歌圩”获授牌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Y(bB7tR 桂林市永福县彩调 Ht4O5yl" z?.9)T9_
[attachment=463673] 永福群众在街头露天舞台自娱自乐唱彩调。(资料图来源:永福县委宣传部) 2H}y1bkW X=KW
> ^)?Wm,{"w 说起永福的特色文化,彩调应列第一。永福彩调已有400多年历史。永福的彩调,生动活泼、诙潜风趣、通俗易懂、优美动听,其最大特点是大众化、口语化、方言化、平民化。其唱腔轻快活泼,加上逢腔必有的衬词,便形成了彩调与其他剧种完全不同的特色。因为彩调的普及率高和演绎活动开展面广,2014年文化部授予永福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彩调)之乡”称号。 [#mkTY 梧州市岑溪市牛娘戏 N|$9v{ j_ ~ HhB@G!3 说起牛娘戏,不少梧州人尤其是岑溪市民都不会感到陌生,它用四三结构的七字句,平易近人的岑溪话,唱出了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一个个小故事。 {'tfU S'8+jY [U/h'A.j
[attachment=463674] 本网记者摄(资料图) :MY=Q]l
\c4jGJ x<M::")5!V 牛娘戏是植根于田野乡间的原生戏剧艺术,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戏曲音乐、唱腔艺术和表演程式,表演形式独特,地方色彩浓厚,入选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岑溪市大力推进牛娘戏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牛娘戏创作展演,加强牛娘戏理论研究,开展牛娘戏进校园、进乡村活动。 E`I(x&_ 玉林市博白县桂南采茶戏 vhbHt_!u& aqN{@|
[attachment=463675] 图为大型桂南采茶戏《绿珠女传奇》剧照。(资料图) $]
"M`h \?
)S{ `DF49YP"~ 桂南采茶戏是博白县代表性民间戏曲艺术形式,综合了舞蹈、山歌、小调、花灯、采茶灯、桂南八音等元素,以载歌载舞为表演手段,也称为“吁嘟呀”。2006年,桂南采茶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H}-i 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镇绣球 Gmi?xGn j
:B/ FL
[attachment=463676] [attachment=463677] #55:qc>m
靖西市新靖镇是远近闻名的“绣球之乡”,镇上的旧州街居住的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为了弘扬壮族绣球文化,当地还建立了绣球博物馆,鼓励本地学校开设织绣球的选修课,以此来传承这门技艺。走进旧州街,不时可以看到当地群众在堂前屋后缝制绣球。有的人还将制作好的绣球陈列在架子上,供游人挑选。这些色彩鲜艳、大小不一的绣球大多是用绸布缝制,上面用手工刺绣出各种图案,然后缀以珠子、流苏,售价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4qp|g'uXT G(.G>8pf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黄泥鼓舞 xws{"m,NX~ Q&xH
[attachment=463678] 坳瑶族民间老艺人跳起《黄泥鼓舞》。广西新闻记者 陶媛摄(资料图) WM?-BIlT= T2S_>
#."l ;W|NG3_y 黄泥鼓舞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坳瑶同胞祭祀盘王的一种舞蹈,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期以来,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村下古陈屯的瑶族同胞坚守这份文化遗产,并成立黄泥鼓舞表演队,用古老的民族文化振兴古老的瑶族村寨。 p$9Aadi] cJaA*sg 恭喜靖西市新靖镇! 6T'UWh0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