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网(无图版)
->
八卦爆料
->正文
登录
->
注册
->
靖西壮族在喜庆佳节也有舞龙舞狮以示吉祥的习俗?
自由的人
2018-02-07 10:42
#ReW#?P%b/
>+8mq]8^
}p "HD R>
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化身,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靖西壮族在喜庆佳节也有舞龙舞狮以示吉祥的习俗。
|px4a"
]H.+=V;1
[attachment=434550]
R/ P.m~?
靖西的龙舞分为两种:一种是“文”龙,即舞动起来比较斯文,动作变化较多,常用的动作如“龙戏珠”、“龙回头”、“龙摆尾”、“龙绞柱”、“龙游云天”、“翻江倒海”等。“文”龙舞动时规定不能往龙头龙身上烧炮,鞭炮只能在龙的前、后燃放。因此,这种龙舞大多在白天走村串巷舞,或者应邀参加喜庆典礼活动时舞。春节拜年舞龙活动结束时,整条龙仍然完好无损,封存起来来年还可用。“文”龙在靖西的流行区域比较广,旧时各圩镇都有,较有名是花王庙、沙石大队、奎光、等地。现在比较有名的有新华街、旧州、那耀等地。
>0512_J+
TN l$P~X>
[attachment=434551]
2Y$==j
另一种是“武”龙,就是舞动起来比较威猛,动作也较单调,可以在人群中横冲直撞,龙头龙尾摆动很大,而且从造型上看,“武”龙的形象更显夸张、威武。其最大特点是舞动时,周围的人群可以随意往龙头龙身上投、抛烟花鞭炮(但不能故意往舞龙者身上投),投放的烟花鞭炮越多越显得吉祥,而且主家鞭炮没有放完龙不能停舞,因此往往是一条街舞动下来,整条龙已是伤痕累累。从这一点上看,靖西的“武”龙应该是与南宁宾阳一带盛行的“炮龙”是一脉相传的。
#{N#yReh
|>[w$
[attachment=434552]
0`OqD d
无论是“文龙”还是“武龙”,靖西壮族民间制作的龙头龙尾均用竹篾扎制,关健部位用铁线加固,外用纸、布装裱。龙身则由7—10个园竹笼连绳组成,长约7—12米。外套上龙布,安上撑棍,整条龙由画工精心调配颜色画成,色彩绚丽逼真。关健的龙眼旧时是用猪尿泡做成的。
^up*KQ3u\
^ 41p+
[attachment=434553]
==IL63
舞龙活动大都在新春佳节期间,从初二直到元宵节共15天左右。舞龙前必先举行“开光仪式”。“开光”从古至今都定在农历正月初二辰时(据传此时是龙奉命出巡播雨之时),届时由专人(旧时由一道公)执笔作法后蘸上鸡血给龙点睛,龙眼一开,龙就活了,此时围观的人群会一拥而上争拔龙须,为得一龙须而高兴。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在龙开光之时拿到龙须会给家里带来吉祥和好运。龙经开光仪式后便可以到各街道各家进行拜年活动了。舞龙队一般由20至30人组成,轮流上阵举舞。舞者都头戴藤帽,腰系红绸,身涂明矾水,以防烟花炮竹。
:s8,i$Ex
元宵节后舞龙结束,还要举行送龙“酒宴”,又称“卡龙”仪式。就是把伤痕累累的龙烧掉,让龙随着烈火“升天”,旧时还用龙骨煮一锅肉粥,慰劳舞龙的勇士们,此时人们也纷纷来分享“龙粥”,以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71f]Kalq L
舞龙一般都配以大鼓,大锣、大钗伴奏,以壮声威,加上不绝于耳的爆竹电光硝烟,真是龙借炮威,炮助龙势。整个舞龙场面气氛异常热烈,促人振奋。
bcOX/
天使宝贝
2018-02-07 11:00
有啊,每年都有游街
JX201756195
2018-02-07 11:13
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习俗吧
夏夜的光
2018-02-07 11:15
enyy
2018-02-08 11:11
都是没事做,想出来的
JX201781339
2018-02-09 06:31
斗
JX201781339
2018-02-09 06:38
要是以前,这些龙狮要是在路上相遇基本上斗个你死我活,不死上几个人不会结束。现在应该不会有了,不过也因此失去了那种精神与艺术
JX201814595
2018-02-09 07:34
回复(6楼:JX201781339):
要是以前,这些龙狮要是在路上相遇基本上斗个你死我活,不死上几个人不会结束。现在应该不会有了,不过也因此失去了那种精神与艺术
这倒是事实,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说,就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斗,还为此搭上性命。
小灰灰XIA
2018-02-09 09:31
查看完整版本:
[--
靖西壮族在喜庆佳节也有舞龙舞狮以示吉祥的习俗?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jingxi.net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