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网(无图版) -> 八卦爆料 ->正文 登录 -> 注册 ->

解放军历史上最烂的自动步枪就是它:粗制滥造的代名词63式步枪

JX202224540 2022-05-02 13:34
作者:萨沙 ;ijJ%/  
@V] Wm1g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5%?La`C9[  
K4n1#]8i  
解放军历史上最烂的自动步枪就是它:粗制滥造的代名词63式步枪 m[oe$yH  
Vw9^otJu  
曾援助越南数万支,被澳大利亚军方称为:AK68 ,投入越战实战,让傲慢美军提心吊胆一阵子。 ;k7` `  
80年代后 出口一批到欧洲、阿富汗等地,90年代南斯拉夫内战时还看到它的身影。 SlZL%C;  
Dt1{]~30  
63式自动步枪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虽然63式是中国自研的第一款自动步枪,设计上也算是颇有水平,可惜最后莫名其妙地惨淡收场。听萨沙说一说吧。 /Fh"Gl^  
^V_acAuS^  
D{.%Dr?  
50年代,中国装备了当时世界上也属于领先水平的56式枪族,包括56式半自动步枪(苏制SKS半自动步枪)、56式自动步枪(苏制AK47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苏制RPD轻机枪)。 j1YE_U  
/^uvY  
然而,50年代的解放军对56式枪族并不是很满意。 $Miii`VS9  
|gxU;"2`5~  
作为刚刚经历过朝鲜战争的实战军队,解放军官兵对56式半自动步枪比较满意,认为这是一款优秀的半自动步枪。它的单发精度较高,结构简单,可靠性,节省子弹,还可以拼刺刀。 ]Nt97eD)  
; Z61|@Y  
但是,56式半自动步枪不可以全自动扫射,装弹量只有10发,还不能快速更换弹匣,火力上有缺陷。在近距离遭遇敌人,比如打伏击时,枪械的长点射、扫射是很重要的,可以借此压制住敌人。 FTCp3g  
\9se~tAl3  
所以,56式半自动步枪并不合格。 ~A8lvuw3  
Lj(hk @  
WGG|d)'@  
至于56式冲锋枪呢?它倒是使用30发弹匣,还能扫射,火力压制性是足够了,还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 :M|c,SQK  
z}C#+VhQ`  
可惜它的枪管较短,单发精度同56半有明显差距。全自动射击时,它的枪身也难以控制。 A i9*w?C  
]02 l!"  
在今天看来,这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I2j;9Qcz  
#Opfc8pm'  
在40年代,苏军已经完全淘汰半自动步枪,全部装备了AK47自动步枪。 8+gx?pb  
2t[c^J  
56半原尊的设计者西蒙诺夫都说,半自动步枪的已经结束了,苏军只需要装备自动步枪AK47。 An[*Jx  
=]xNpX)  
苏军这么想,自然是有理由的。 'cw0FpQ;  
4g\a$7 r  
苏联陆军已经彻底立足于机械化、摩托化! :v{ $]wg  
~uC4>+dk  
9aZ3W<N`M  
在苏军的规划中,步兵平时使用步兵战车运输,战斗时只需要下车对步兵战车和坦克进行掩护。步兵战车和坦克,都有大量重武器进行远距离火力压制。步兵压根不需要半自动步枪,只需要可以近距离猛烈射击的自动步枪即可。 yc]ni.Hz  
92Ar0j]  
再说通俗点,苏军步兵战车有1门火炮和多挺机枪,可以轻松摧毁和压制100米以外敌人各种目标。苏军士兵仅仅是保护步兵战车不被敌人靠近,以及配合它的攻势打扫战场即可。 c#"\&~. P  
r.i.w0B(  
r-N2*uYtu  
在步兵战车的强大火力下,普通步兵班那点轻武器火力又算得了什么? w,3`Xq@  
a4`@z:l  
以BMP3步兵战车为例,1门100毫米线膛炮,1门30毫米机关炮和3挺7.62毫米机枪,火力强于1个步兵连。仅仅这1门30毫米机关炮,有效射程高达2000米,射速很高,配备500发炮弹,是敌人任何轻武器都难以匹敌的。 G:WMocyXI'  
}~QB2&3  
事实证明,苏联人的思维并没有错。 @dCu]0oNI  
{K3\S 0L  
至少未来几十年内,他们这套是正确的。 \U !<-  
 TWx<)  
不过,50年代中国的作战思维就完全不同。 q3NS?t!  
  |J(]  
中国的国力和军力有限,又先和美国开战,后同苏联翻脸,夹在两大敌对阵营中。 P603P  
FN,0&D}`  
如果建立摩托化、机械化部队,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没这个实力的。 CM5A-R90  
?]9uHrdsN}  
x0lX6 |D  
解放军在50年代搞得是骡马化,也就是依靠骡马来运输重武器和主要辎重,步兵则轻装徒步行军。 5\=9&{WjND  
Q(]-\L'  
解放军1969年开始组建摩托化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军,1985年全部实现摩托化,历时大约30年之久。 U%k e 5uwP  
9d[0i#`:q  
即便是1985年实现了摩托化,也只是中国的标准罢了,也就是步兵乘坐卡车作战。 K/\#FJno  
jcq(=7j  
按照苏联和美国的标准,解放军在80年代并没有达到摩托化、机械化。 aGpRdF1;!  
'12|:t&7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步兵战车ZBD-86,还是1986年仿造苏制BMP1。而解放军的63式装甲车性能很烂,充其量只是装甲运输车,基本没有作战能力。 ~O1*]  
kOdS^-  
站在50年代的角度,解放军的摩托化、机械化还是遥远的事情。 #(aROTV5a  
QwT ]| 6>  
退一步说,就算解放军在五六十年代就能建立大量的摩托化、机械化部队,也肯定不是美苏同类部队的对手。 &@+K%qW[e  
j{U-=[$'  
AF3t#)q  
那个年代,中国实行的是所谓全民战争理论,也就是类似于北越和阿富汗那种打法。 :-"J)^V  
Go`omh b  
通过正规军正面抵抗。以及在敌人占领区使用小股正规军配合大量民兵,进行持续的游击战,最终拖垮敌人。 mnmwO(.  
q`$QroZT"  
在这种思维下,63式自动步枪的性能要求,就被提出来了。 y\0^c5}  
n+Ag |.,|  
使用这种自动步枪的战士,有相当一部分是素质不高、训练不足的民兵,难以掌握全自动的射击技术。 %m+MEh"b5  
m qw!C  
所以,63式自动步枪要以半自动,连续单发精确射击为主,精度不能低于56式半自动步枪。 [PX'Jer  
"E''ZBLO~  
['s_qCA[  
作为游击队,需要经常打伏击战,尤其需要近距离利用急促火力袭击敌人,打了就跑。 3:Z(tM&-O  
=l7LEkR  
所以,63式自动步枪必须具备56式冲锋枪的长点射和扫射能力,可以短时间发射大量弹药,精度略高于56冲即可。 lf|^^2'*2<  
@bqCs^U35  
民兵射击技术不高明,连发精度再高也没有太大意义。 }(o/+H4  
/0o 2  
_)_XO92~  
当年很强调战士的勇敢精神,强调敢于刺刀见红。 rM=Hd/ki5  
3@"VS_;?  
所以,63式自动步枪必须保持一定长度,还要配备长款刺刀,专门用于近距离拼刺。 C>K/C!5?  
)<^ ~${$U  
说来可笑,早在1939年诺门罕战役中,日军这么强调近距离拼刺肉搏,刺刀造成的苏军伤亡,仅为苏军伤亡总数的0.9%。 rXm!3E6JL  
t9`NCng 5  
要知道,无论苏军还是日军,那时候还没有大面积装备冲锋枪,尚且如此。 wd#AA#J;*  
~36c0 =  
在50年代末还强调拼刺肉搏,是一种非常落后的作战思维。 E?9_i :IX  
(B$FX<K3  
63式是1959年开始研制的,恰好是大跃进时代。  gA[M  
iMA)(ZS  
当时我国并没有独立研发过自动武器,只是山寨了一些作品,比如50冲、54冲、56冲。 ]#:xl}'LS  
_r8AO>  
山寨这些自动武器时,我国只是单纯的仿造,并没有进行什么改良,尚且没有完全吃透它们的技术。 _-!6@^+  
"5y^s!/  
现在突然要求自行设计自动步枪,性能还要很优秀,研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n/|/Womr  
OT *W]f  
于是,63式研发团队只能根据56式半自动步枪为基础,结合56式冲锋枪的特点进行摸索。 #[[p/nAy}A  
w5*18L=O\  
%[Ds-my2  
时代特殊,院校出身的专家被认为是越有知识越反动,大多靠边站。 $`=?Nb@@#  
$1dI  
最终设计团队主要是部队的军人、工厂的技术工人以及院校刚毕业的大学生。 &9ZIf#R  
u-K 5  
这些人虽然有干劲,有一定枪支使用和制造经验,或者有一些理论知识,距离独自设计世界先进武器,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的。 X4k/7EA  
^@19cU?q  
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F`- [h )e.  
=VY4y]V  
虽然枪支名义上是1963年就定型,实际上直到1969年才实现了量产,前后长达10年之久。 ~o2{Wn["  
3\WES!  
F"F(s!  
平心而论,63式的一些设计是不错的,后来也被81式自动步枪沿用,但在那时候还不算成熟。 3)-#yOr  
5:PZ=jPR  
它的自动机质量中心距与枪管轴线的距离靠拢,还有完全重新设计导气系统采取气体调节器结构,目的都是提高精度且保证枪支可靠性。 ttKfZ0  
8n:D#`K  
除此以外,63式为了保证精度,枪管长达520毫米,而56冲(AK47)仅有410毫米,精度很高的81式为440毫米。 b,`\"'1  
(gmB$pwS  
具体技术上东西不多说,只能说该枪的一些性能还是可以的。 xeH# )QJt  
 mPD'"  
Qdn:4yk  
就单发精度上,63式大体达到了56半的水平,100米距离上R50为50毫米(R50是某一距离内一定数量的射弹,取50%的弹着点测量散布半径)。 (i?^g &  
?#[K&$}  
如果是优秀射手打百米固定目标,可以做到枪响人倒。 uB^]5sqfk  
% (.PRRI  
<n:?WP~U  
该枪全自动射击很烂,性能同56冲差不多,但可以做二三连发射击,比56半要强得多。 XM 7zA^-  
*AA1e}R{B  
对连射功能没有高的要求,63式使用的是20发弹匣,并不是30发。 Z0:BXtW  
(\I =v".  
/vV 0$vg  
该枪可以使用不可拆卸的刺刀,拼刺的时候威力很强,可以满足部队需要。 &%bX&;ECzf  
ibAA:I,d  
枪械结构简单,拆卸组装很容易,维护也很方便。 5 O6MI4:  
tQ|I$5jNJ  
LtU+w*Gj  
63式最大的悲剧是,它从设计开始就已经过时。 <qy+@t  
lxz %b C@  
该枪的设计理念是立足于人民战争,要求制造一种廉价、简单、以单发射击为主的武器。 :_H88/?RR  
[T^6Kzz  
这个思维本来就是落后于世界的,也导致了枪械必然会失败。 DVS7N_cx2o  
lz*2wGI9  
同时,设计成功是一回事,如果在量产中保证质量,又是另外一回事。 Sh*P^i.]+  
A+l"  
<|_Ey)1 6  
从1969年量产开始,短短几年就生产高达600万支。 }rQ*!2Y?  
~k%\ LZ3s  
文革特殊时期,国家认为苏修随时可能进攻,对制造武器的数量有很高的要求。 37[C^R!1c  
&p%ctg  
63式的结构只是相对简单,比56半和56冲还是要复杂了不少,不可能达到国家要求的年产量。 a;zcAeX  
>mV""?r]  
在1967年试生产时,由于机匣等结构复杂,加工难度也大,当年只生产了6000多支。 V& nN/CF  
P>kx{^  
现在突然产量要提高到每年一二百万支,简直是天方夜谭。 > @%!r  
B)|s.Ez  
在政治任务第一的时代,设计团队只能强行满足生产量的要求,为此不惜打破常规。 ;'Q{ ywr  
2X]\:<[4  
qXF"1f_+  
在没有严格论证的情况下,设计团队甚至制造工厂,在生产线上对步枪结构进行简化,对生产工序也进行简化。 GGuLxc?(  
<>:kAT,sP  
最终量产的63式,有着大量的改动。比如步枪的机匣本来是整体锻件毛坯机加工而成,后来改为冲铆组合的机匣。修改的时候根本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和测试,导致灾难性后果。量产的机匣强度不够,加工时就会变形。 FV9RrI2  
eo80L  
到了部队以后,官兵吃惊地发现该枪机匣竟然会变形,导致枪支几乎不可用。 Xm-63U`w5  
W9D)QIqbvW  
有些部队特别挑选出精度最好的63式,作为团射击考核的专用枪支。这些枪支只要闲置一段时间,因机匣会变形,精度可能完全不同。 BY d3rI  
hf-S6PEsM  
本来能打10环的枪,现在根本上不了靶。 ,]Ma ,2  
,@;<u'1\G  
=e+go ]87x  
机匣的结构比较复杂,零件就有10多个。冲铆加工技术水平不够,经常出现部分零件尺寸不对,组合成整枪就会造成严重问题。 2uHp%fv;  
=ht@7z8QM  
部队发现部分63式精度有问题,无论如何校对都是没用的,枪支等于报废。 `Qhh{  
pZjFpd|  
官兵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拆卸后对比其他63式,发现有的机匣零件竟然有几毫米的偏差,这还能好得了吗! `WT7w']NT  
CP'-CQ\Q  
Q4PXC$u  
枪械的躯干机匣已经如此夸张,作为心脏的枪管又如何? hJ@nW5CI  
vuP1gem  
生产时改变了枪管和机匣连接工艺,枪管部分外径小了10毫米!!这导致射击时精度巨降,甚至出现枪管迁移的重大问题。 X<{m;T `  
c9[5)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甚至连防锈涂漆都有问题。 Cnr48ukq  
y*D 8XI$  
63式用一段时间就会掉漆,根本无法防锈,外观也破破烂烂。 ~;W%s  
3 /e !7  
|eqDT,4  
就算不谈这些问题,63式的整体设计仍然是老旧的。 d]^i1  
YH>n{o;- ?  
它采用木质枪托,不可折叠,枪长1米,空枪就重3.8公斤。 0#7 dm9  
IviWS84  
随着解放军越来越多的编组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这种长枪无论是乘坐装甲车还是卡车,都非常不方便。 -5[GX3h0  
L}mhMxOTi  
而63式强调在开阔地区精确射击,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这些应该由重武器或者班用轻机枪来完成,根本不需要单兵的自动步枪承担。 ;4bu=<%  
40E[cGz$*  
#?*jdN:  
63式装备到部队以后,因为故障极多、精度不够、制造粗劣,官兵干脆拒绝使用。 E$wB bm  
;:4puv+]  
据说全军大比武时,有个特等射手前一天校对好了63式,十发九中。第二天实弹射击时,枪竟然全部脱靶。 ?xet:#R'  
O?!"15  
他说枪有问题,同行的军官还不相信,毕竟是昨天刚刚校对好的。结果军官自己开枪也是脱靶,才发现枪确实有问题,气得直接砸了。 GND[f}  
ep!.kA=\  
射手认为这些精选出来的枪,才放一夜就出问题了,这种武器还能打仗吗?在战场上只要摸爬滚打几分钟,枪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它同皮实的56半、56冲,根本不能相比。 @RP|?Xc{?  
<gy'@w?  
dB5DJ:$W$  
除了精度问题,63式设计也有缺陷。 qSd $$L^  
4Uiqi{}  
枪支射击时,导气箍、活塞、调节塞之间存在缝隙。 iI1t P  
r:cUAe7#  
经常有战士射击时,63式突然向后冒火星,甚至出现被烧伤现象,尤其对眼睛威胁很大。 24Fxx9 g  
_6' g]4  
一些战士说“敌人狙击手都打不瞎的眼睛,给这支枪弄瞎了!” Bz{ g4!ku  
fjFy$NX&>  
最夸张的是,63式还不结实。 -*A'6%`  
5-*]PAC  
WToAT;d2h  
63式原型很沉重,空枪就有4公斤多,比我军现役的95式轻机枪还要重得多。为了减轻全枪重量,同时和宽大的机匣匹配,连枪托也变薄了,导致强度不够。 &)l:m.  
当年大练兵,战士们训练很艰苦,抱着枪滚来滚去、磕磕碰碰都是寻常事。然而,63式经常出现木质枪托断裂。 [ n2udV  
rU O{-R  
一些老军官也忍不住,曾说“就算是当年用的清朝老套筒,也足够结实。我们在朝鲜,用枪托还砸死砸伤不少敌人呢。哪有这么造枪的!” v+G:,Tc"  
cPbz7  
]@>|y2  
从70年代开始,由于部队群情激奋,恶评如潮,63式逐步退出一线部队,交给二线部队和民兵预备役。 }0( Na  
Kf4z*5Veqr  
无论后来如何辩解,1979年中越战争中,军方退回使用了50年代的56半和56冲是客观事实。 kWd'gftQ  
nM`)`!/  
63式在1978年基本从现役部队撤装,由于性能实在太低劣,连民兵也不喜欢它。 gg(U}L ]:  
(AYD @  
Exr7vL  
服役时间太短,63式只是装备过去越南支援的中国民兵,基本没有参加过正规作战,也没有找到值得一说的战例。 z#4g,)ZX  
:9b RuUm  
很搞笑的是,我国很多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了63式。一些中学生、大学生军训打靶时,却用过这种冷门的武器。 "Tv7*3>  
=-qsz^^a-  
qHCs{ u  
另外,600万支63式被淘汰下来,直接回炉太可惜。 PwW@I~@>  
0FOf *Lz  
我国挑选了其中比较好的枪支,援助或者军售给一些第三世界国家。 qAS^5|(b[  
GpL#, qYc  
+0 MKh  
在一些战区,偶尔能够看到63式的身影,基本都是当作半自动步枪使用。 TRZ^$<AG  
1GdD  
hqPn~Tq  
说来说去,63式本来就是一种过时的武器,诞生的时候就已经过时。 ]YP?bP,:  
y6/X!+3+  
63式就是,可以全自动射击的56式半自动步枪罢了。 |@BN+o;`Om  
K5SO($  
而苏联在50年代、美国在60年代都淘汰了这种设计理念,我们还抱着不松手,63式不失败才怪。 q~n2VU4L*  
ThxrhQ q[+  
不过,63式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 d eg>m?Y  
?la_ +;m  
bnGA.b  
最初的样枪具有单发和二三连发精度高,实现了步冲合一,采用了一些比较新的技术。 8##jd[o&p~  
qpl5n'qHUc  
虽然63式本身很烂,这些技术积累却为后来的81式自动步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mQSlEo  
K^H t$04  
俗语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他妈!


查看完整版本:
[-- 解放军历史上最烂的自动步枪就是它:粗制滥造的代名词63式步枪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jingxi.net @ 2014